中式別墅生活悄然復興 裝修市場勁吹中國風
隨著中國經濟強勢復興,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也影響了北京住宅市場。中式別墅的熱銷,展現了中式傳統生活的獨特魅力,契合了人們對傳統居住生活回歸的需求。
高端別墅市場日益凸現中國元素
北京市別墅七月份銷售套數為719套,比6月份大幅上漲72.42% ;成交面積為25.06萬平米,比6月份上漲71.06%;成交總金額達39.85億,環比上升62.45%。在這三項數據中,中式蘇州園林別墅新新小鎮蘇園都名列前茅,其亮麗表現尤其引人注目。
目前,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強,居住文化與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,現代中式建筑是 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融合的產物,它的興起可說是一種必然的趨勢。著名收藏家、央視《百家講壇》主講人馬未都認為,最好的住宅肯定是傳統的,比如蘇州,不管 是現在還是將來,最貴的一定是私家園林。將來有錢人會越來越去靠近中國的傳統文化,這個趨勢是不可扭轉的。越是傳統文化的東西,將來越會受人喜歡。
其實,北京別墅市場早在2004年上半年,就有西山美廬、紫玉山莊、萬城華府等一批走紅的新中式項目,當時其設計者就試圖在設計理念上脫胎換骨,擺脫對西式別墅純粹的復制和抄襲,這無疑對原創風格及中式別墅的興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中式住宅建筑在“拷貝”、“拿來主義”等一陣洋風喧囂中逐漸復興,經歷了建造中式園林景觀、在建筑中加入標志性中式符號、改良型中式建筑等一系列過程,目前已探索出一條繼承與創新并舉的新中式住宅發展模式,豐富并完善了京城的別墅市場。
中式別墅生活,風景這邊獨好。
“中式建筑的興起源于大家都意識到了中華文明的復興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,傳統的就是時尚的,古典的就是現代的。”現代中式別墅裝修,除了在建筑上對中式符號進行多處提煉性運用之外,茶藝、琴棋書畫等傳統生活方式也應該引入社區文化中,讓傳統的生活方式一點一滴地滲入現代人的生活。
人們對于中國建筑中“風水”和“地脈”的選擇,中式建筑的巷、苑、瓦、檐等與景墻、疊水、大尺度開窗等構成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守望與對話。中式元素中 的前院、中庭、花園、露臺、天臺承載著天地與自然的融合,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融合。所以應該說,對于中國人而言,中式建筑不僅是一種傳統,更是一種“血 統”。 同時,無論是別墅還是高層建筑,中式建筑只是一種外在表現,中式建筑真正的精髓在于給予人們“舒適”的中式生活,不僅僅體現在建筑美學符號上,更是深入骨 髓的生活氛圍。
中式別墅裝修在建筑的尺度、色彩、比例上都充分體現與主體建筑的和諧,同時還滿足了功能上的需求,其中的山、水、林、橋、亭、臺、樓、閣各得其妙,景門、景窗、磚雕、泥塑絕無雷同,真正做到了“把園林搬進別墅,把別墅當作園林”,成為現代別墅生活的最高境界。
新中式別墅生活,居住舒適是首位的,傳統文化符號隨處可見是必須的。當你入住這樣的居所時,時刻有一些傳統中國文化符號提醒你身處的是中國。文化只因個性而生存,并不是因共性而生存。共性的文化沒有生命力,或者意義不大,注定要消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