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花格圖案和用料
用于雕刻的工具,主要有斜鑿、正口鑿、反口鑿、圓鑿、翹、溜溝、敲手等,各種鑿鏟,都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尺寸(寬度),以適應各種粗細花紋的雕做。敲手是剔鑿時用來敲打鑿刀的用具,一般用黃檀、棗木、紅木等硬質木材做成。用木質敲手可避免將鑿把敲壞。
另外一種雕刻工具就是鎪弓子(鋼絲鋸),它是用來做各種透雕的必不少的工具。
木雕刻所用材料,內外檐雕刻有所不同 ,外檐裝修(包括大木)雕刻, 一般用質地較松軟的木材,如紅松、椴木、楠木等,以防風吹日曬變形。而室內裝修,則常用質地較硬,色彩雅致古樸的木材,如紅木、花梨、紫檀、黃菠蘿、樟木、楠木等高檔木材。
明、清時期的木雕工藝,還常同其他工藝結合起來,在上面做翡翠、珠玉、珊瑚、螺鈿、象牙之類鑲嵌,使裝修更加華麗典雅。
明、清兩代所采用的木雕花紋圖案,大都追求高雅、富麗、吉祥、寓理想、觀念于圖案之中是它的突出特點。如帝王、皇族、位于萬人之極,他們刻意追求的是增福添壽,在裝修中,常以蝙蝠、卍宇、壽字、如意為內容,寓意福壽綿長,萬事如意。文人墨客,清雅居士,則多以松、竹、梅、蘭、博古(古青銅器)等圖案裝點他們的宅邸。以示文雅、脫俗和氣節。追求富貴,則多以福、祿、壽、喜為題材;而佛教建筑的雕刻題材,則多數是佛教故事、佛門八寶,輪、 羅、傘、蓋、花、罐、魚、腸等等。古建筑的雕刻裝,都是和主人的身份、地位、思想、觀念、理想、追求相呼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