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搗練圖》是唐代畫家張萱之作。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、理線、熨平、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。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、細節刻畫生動,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,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。其線條工細遒勁,設色富麗,其“豐肥體”的人物造型,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。
搗練圖
搗練圖
《搗練圖》描繪了從搗練到熨練各種活動中的婦女們的情態,刻畫了不同人物的儀容與性格。表現的是婦女搗練縫衣的場面,人物間的相互關系生動而自然。從事同一活動的人,由于身份、年齡、分工的不同,動作、表情各個不一,并且分別體現了人物的特點。人物形象逼真,刻畫維肖,流暢,設色艷而不俗,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豐腴的審美情趣,代表了那個時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時代風格。執絹的婦女身軀稍向后仰,似在微微著力;熨練婦女認真專注的表情,端麗的儀容,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溫厚從容的心情。在絹下好奇地窺視的女孩,以及畏熱而回首的煽火女童,都生動引人。畫家表現婦女搗練活動,不只是描繪搗練、絡線、織修、熨燙等的活動過程,他既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,而又注意刻畫某些富有情趣的細節,使得所反映的內容,更具有生活氣息,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畫的共同特點:臉型豐滿,設色工麗。
搗練圖
搗練圖
這幅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,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、織線、熨燙三組場面。第一組描繪四個人以木杵搗練的情景;第二組畫兩人,一人坐在地氈上理線,一人坐于凳上縫紉,組成了織線的情景;第三組是幾人熨燙的場景,還有一個年少的女孩,淘氣地從布底下竄來竄去。畫家采用“散點透視法”進行構圖,把整個搗練的勞動場面分三部分呈現在讀者面前。同時,他不單純圖解勞動的程序步驟,而是注重對勞動場面中流露情緒的細小動作的描繪,似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筆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。如搗練中的挽袖,縫衣時靈巧的理線,扯練時微微著力的后退,幾個小孩的穿插,一女孩在煽火時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觀看熨練等,使畫面中的人物與場景 真實生動,充滿生活情趣。顯然,這是畫家熟悉生活、認真觀察的結果,體現了唐代仕女畫在寫實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。畫家以細勁圓渾、剛柔相濟的墨線勾勒出畫中人物形象,輔以柔和鮮艷的重色,塑造的人物形象端莊豐腴,情態生動,完全符合張萱所畫人物“豐頰肥體”’的特點在技法的運用上也與之相差無幾,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張萱、周昉仕女畫及唐代仕女畫成就的重要參考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