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,共有殿宇房屋155間。太清宮主體建筑為三座大殿、四座陪殿、長老院及客房組成。太清宮東有八仙墩、 曬錢石、釣魚臺等礁礬奇觀。勝景“太清水月”、“海嶠仙墩”即在此區。三大殿為三清殿(祀玉清、上清、太清天尊)、三皇殿(祀伏羲、神農、軒轅)、三官殿 (天、地、水三官)、四陪殿為東華殿(祀東華帝君)、西王母殿(祀西王母)、救苦殿(祀呂祖)、關帝祠。三官殿院內古“耐冬”樹,隆冬開花,花期半年,傳 為明初張三豐手植。張三豐曾在太清宮修煉,嶗山左側靠海處有“三豐石堵”,塔底有洞名仙窟,即張三豐隱修處。太清宮奇花異草,四時不絕,水木清華,環境清 幽。漢柏、唐榆、宋銀杏歷經千年風霜,今猶華茂蔥郁。
太清宮從初創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,幾乎每朝每代都進行過修葺,其建筑風格至今一直保留著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,這在國內的各宗教建筑中,也是極少有的。這里也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一大分支——寺觀園林在嶗山最早形成風格體系的地方。
素有“神窟仙宅”之說的太清宮
素有“神窟仙宅”之說的太清宮
素有“神窟仙宅”之說的太清宮
素有“神窟仙宅”之說的太清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