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在我們直觀所見的山水、建筑、植物、動物等客觀實際的背后,蘊藏著深刻的藝術構成原理。以我們現在的認識而論,這一原理是:體現詩情畫意主題思想的景 象,是藝術存在的基本單位,它由相互依存、相" />
對于在我們直觀所見的山水、建筑、植物、動物等客觀實際的背后,蘊藏著深刻的藝術構成原理。以我們現在的認識而論,這一原理是:體現詩情畫意主題思想的景 象,是藝術存在的基本單位,它由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約的結構基礎與導引兩方面所構成,建筑與園林相互穿插、交融、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而不可分離。廊是觀賞 視點運行的組織者;對于景象結構本身來說,它不但體現著空間關系,而且體現著時間關系;廊中的每一建筑多是與其他建筑組合成等大的建筑群,并以此為依托于 山水等自然景觀相互融貫,實現平衡和諧。在這一復雜的體系內,外部與內部,廊與廊之間都能融為一體,相互生發,形成對比。銜接、穿插、轉換等,建立起豐富 巧妙的結構關系。廊空間與時間的轉換,主要取決于導引,自然與人工的融合,也主要在于導引,以烘托群體的氣勢與和諧為主題。整個建筑序列向平面展開,左右 沿展,層層擴大,悠長迂融,蜿蜒曲折,形成簡明而有序的空間組合,在這里,幾乎看不到孤立的單體建筑,而是一個個融入群體的建筑符號,以群體的對稱、協 調、錯落有序來相互輝映,形成整體的和諧之美,做到與環境協調和統一,藝術造型參差錯落有致,遠景變化有致。
廊散布于園林之中,它具有雙重的作用,除滿足休息或游樂需要外,它與樓、臺、閣、亭、榭、軒、山池、花木共同組成園景的構圖中心,營造出豐富變化覺得空間環境。相對于,樓、臺、亭、榭、軒等點類建筑,廊是線,是點與線的聯絡,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。
廊隨形而彎,依勢而曲,要依據周圍的環境來決定,與周圍的景色相協調,使環境顯得更加豐富自然。廊與空廊、空門、空窗、漏窗、透空屏風等處理手法 的組合運用,可以使環境達到很高的境界,使園林建筑的內外空間有機相聯,融為一體。如北海瓊華島修建了弧形長廊,使北海更加壯麗。廊的中部有漪瀾堂、遠帆 閣等建筑,使長廊不感平整呆板,藝術水平也相當高。
民間的私家花園多在江南,也常用廊裝飾,蘇州著名的花園拙政園內的回廊,有的凌駕于池塘之上,被譽為“臥虹臨水”,每當微風吹動水波,彩廊的倒影 勢欲飛動,有人可沿廊攝影留念,別有一番情趣。蘇州留園中的回廊長達600多米,以亭、臺、樓、閣相銜接,使整個回廊似斷非斷,貫通一線,廊墻開有千姿百 態的漏窗、花影移墻,交相輝映。壁嵌有古代名人書法和詩詞雕刻三百多方,稱為“三絕”。游人至此,既可賞景怡情,又能拜讀名人佳作,各有所獲,自得其樂。
通過與門窗等配置,使非常有限的空間得以擴展,打破了小庭院的封閉感,而且一近一遠二個出口的映襯,又使有限的空間具有了起伏頓挫回環往來的流動感。
無亂是林泉幽壑還是澹泊湖山,或山林曲徑,或水殿風荷,它的藝術景象無不是按照一定的思想主題而創作,所以說園林式主觀化了的東西。大自然隨更廣 闊、更生動、更豐富,而園林藝術則更集中、更概括、更理想、更富有情趣。園林景象富有一定的思想感情,也就是所謂的“詩情畫意”,這正是園林更能打動心弦 和引人玩味之處。
總之,置身園林,廊掩映于山水花木之間,循序游覽,步移景異,景象的節奏感和旋律感,在一個地段范圍之內 ,按照富有詩意的主題思想精雕細刻地制造地表,配置花木,經營建筑,點綴鳥獸蟲魚之類,可以創作一個理想的自然趣味境界。
我們沿著古代長廊一路走來,領略到我國傳統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,這有助于今后繼承和發揚傳統園林文化藝術精髓,也能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建筑裝飾藝術。